随着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加,而汽车的碳排放居首位。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石油净进口大国,汽车能源结构的改变势在必行。而燃油汽车改为电动汽车的跨越式发展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读者这时应该会发出疑问“既然油改电这么重要,而且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廉,还降低环境污染,为什么不能快速普及,症结点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症结点在于“充电焦虑”。2022年我国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而在五年前,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量仅有44万台。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170万辆增长到1310万辆。尽管车桩比从3.9:1降至2.5:1,但“充电焦虑”却仿佛并没有得到相应缓解。究其原因是充电桩的建设布局速度远远追不上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最近几年城市充电桩的建设快速有效,而且电动车续航基本都可以达到有效的300公里左右,一星期一充或者两三天一充家用足够了。但是有长途出差、旅游需求时,使用电动汽车的车主简直是苦不堪言。春节假期,电动车在路上充电难、到寒冷地区电量掉一半等话题频繁刷屏。“我开‘电动爹’回东北,一路充了14次电”“自驾电动车回家过年:不敢开空调,充电就像‘开盲盒’”等类似文章刷屏。截至目前,全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仅3819个建成了充电站,平均每站4.36个充电桩。2022 年国庆期间乘用车充电车辆增长幅度达到 69%, 其中私家车增幅为66%。高峰期间充电难的问题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增加而愈发显著, 甚至出现了排队到汽车电量耗光等问题。所以直接造成我国汽车“油改电”无法快速普及。但是读者这时可能会说把服务区全建成充电站,问题不就解决了。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事,政府和电动车企看不到吗?因为就算把服务区全建成充电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随着“油改电”的快速推进,还是无法跟上需求。
前段时间有幸看到了这篇新闻“全省首家!唐山北收费站口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入运营”。主要内容是“1月17日,由河北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收费站口新能源,在京哈高速唐山北收费站投入运营,为春运期间过往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为群众绿色低碳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填补了高速公路和城市之间充电设施的空白。”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如果每一个收费站口都建设汽车充电站,到时跑高速的电动汽车随时就近下高速就可充电,那么“充电焦虑”不就完美解决了。但是笔者查询了相关资料,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6万多公里,高速收费站1万多个,而且每年都在增长,据了解,河北高速集团首批在环京津的廊坊片区和唐山、秦皇岛片区精心选取了6个收费站口作为试点,投资近900万元。大家可以看到只选了6个收费站,为什么不把下属每个收费站全都同时安装呢?因为这里又产生了另一个“症结”,那就是“资金”。按照河北高速集团每建站6座,投资900万,平均每个充电站建设成本为150万的标准。那么全国如果要在每个收费站口建站,那么需要资金150万乘以1万多为150多亿,加上每年必须的养护管理成本,回报率相对很低,还要冒着几年后清洁能源更新换代后会被弃用的风险,所以笔者认为全国快速推广几率很小。
如何快速让每个高速收费站都建设充电站就在于如何解决“资金”这个症结。笔者愚见:1.在收费站办公院内空地建充电桩站(包括前期关闭的省界收费站大面积闲置空地),而不是收费站外另起炉灶,节约建站成本。2.高速公路集团接洽国家电网加盟,国家电网遍布乡镇,建设及管养成本最低。3.高速公路集团还可接洽知名电车企业,例如比亚迪(支持国产品牌),提供冠名建设。大家不难看出做到以上三点可使高速公路集团建站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只有这样,才符合多方利益,才能快速的普及油车改电车的国家战略举措。当然还有建站后注意事项:1.联系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公司,增加每个收费站充电桩空置数目提醒,避免车辆出站后才发现“无电可充”。2.在每个主路etc门架上增设液晶显示屏,显示下一个收费站充电桩空置数目提醒。3.收费站办公区域与充电桩区域合理隔离,避免无效打扰。可用安装指路导引牌,增设绿色围栏等方式。4.到了后期全部建设完工后如果还是满足不了充电需求时,可以扩建服务区和省界站大院,甚至在其中可建设高层停车充电场大楼,最后在考虑收费站口建站。5.高速公路企业建造新收费站时一定要适量多增加征地面积,减少后期改造成本。
快速的普及电动汽车的策略还是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协调高速公路企业、汽车企业、电网企业、汽车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让电动汽车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老百姓节约出行成本,快乐出行,大幅降低我国碳排放,提升我国环境生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