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一词在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贪图安逸,不肯勤力做事。在360搜索中解释是:想办法少做事或不做事。儿时的记忆中也经常听到妈妈用这个词来训斥我,那时的我觉得“偷懒”是个贬义词!
成人后我发现了凡事都有对立的一面,偷懒也是的。
记得那是刚学监控的第一年,电脑小白的我每天都在为数据、表格、重复的工作埋头苦干,加班加点。那时的我不明白这些数据的关联、不明白办公软件的使用、不明白如何简化重复的工作,只会按部就班的按着老师教我的流程,一步一个脚印不偏不倚。忙不完的工作让我渐渐的丧失了生活的热情,我突然认识到工作不是靠加班加点就能做完的,一定是我漏了什么,也许是方法,也许是技巧。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了偷懒的第一步:偷方法。我会利用加班加点,工作交流的时候观察着每个人的工作方法,偷偷记录并学习,看哪个人的最适合我,最简单高效,着实提升了我工作的效率。第二步:偷技巧。监控工作打交道最多的就数据、表格、文档之类的,记得第一次打开表格时连间距都不知道怎么调整时的尴尬,到后面可以使用公式的自豪,离不开偷的技巧。那时百度便是我最好的导师,哪里不会搜索哪里,让我学会了许多办公软件的小技巧。第三步便是偷时间了,多了时间可以研究新的知识,多了时间可以更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多了时间可以帮助不懂的人答疑解惑。
现在的我觉得“偷懒”也可以是一个褒义词。
因为想偷懒我们发明了汽车这样便利的交通工具,因为想偷懒我们有了洗衣机这样的好帮手,因为想偷懒我们创造了......学会“偷懒”少不了学与思的过程,如何正确的去偷懒,高效的去偷懒,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功课,这门功课我依然未及格。